新闻动态 / NEWS

详细内容

张大千未完成遗作:庐山图

时间:2024-10-20     作者:周黑子【转载】   来自:画多美融媒体中心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省内江市人。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

张大千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国画家之一,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在山水画创作实践兼容南北宗技法,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大师。

张大千代表作品有:《荷花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秋曦图》等。

图片


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布了《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根据通知,张大千的书画作品将一律不得出境。

图片

晚年定居台湾


张大千自1949年离开祖国大陆后,辗转旅居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多国,由于不断在世界各地游走,身体力行地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的不灭真理,张大千开阔了视野,艺术水平更上层楼。但是到了晚年的张大千,不免去国怀乡,希望叶落归根,回到祖国的土地定居。几经努力,张大千于1976年1月率夫人和子女定居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77年,张大千花重金在台北郊外,双溪分岔的小岛上修筑“摩耶精舍”,定居于此直至去世。


图片

创作《庐山图》巨作


1981年初夏,旅日友人李海天请张大千为其日本横滨新建的高级观光旅社画一巨幅挂壁。当时大千年已八十有三,疾病缠身,尤其是糖尿病引发目疾,视力衰退,然而经过深思熟虑,大千慨然应诺,并决定以从未去过、然而情结胸怀的庐山为题,画一幅《庐山图》,这是一幅10.8米长、1.8米宽的巨构。


为了创作此画,张大千将其台北摩耶精舍的画室与隔壁房间打通,专门制作了一张特大的画案,将一块从日本特制的整绢铺于上。张大千先将画绢全部打湿,然后抓起一支有如拖把的大笔,站到一只矮凳上,把笔头往墨盆里一挠一滚,然后双手提起大笔往画布上大拖大拉。接着,他把长袍袖口一卷,端起一只盛满青绿颜料的瓷钵,在绢的另一部分小心翼翼地连泼带洒,然后又拿起排笔,一面引导青绿颜料的漫延,一面又将排笔沾上颜料点点染染。

忙了几个小时,在场的人依然看不出眉目,但是大千却从容不迫,显得早已成竹在胸。这张画工程浩大,整整画了一年半,期间大千数次心脏病发作晕倒送院急诊,稍康复就又让助手抬上画案,真所谓“呕心沥血”。因为定于1983年1月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所以虽未完全竣笔,大千只得先将画送付装裱,准备展出后再行润饰,但是没有想到3月8日大千在伏案题书时溘然逝世,终究没能完成和落款。

《庐山图》的艺术价值

图片


《庐山图》气势壮观,画中烟雨迷蒙、层峦叠嶂、古木葳蕤、飞瀑直泻。画中群山丛树以实笔居多,勾勒精到,皴擦点染凝重厚实,与泼墨泼彩形成的云雾虚幻相映衬,更显得苍苍莽莽,瑰丽绚烂。

黄天才在《五百年来一大千》书中这样写道:“但见眼前一片青绿,真把我震住了,从未像初见《庐山图》那样被画面完全震慑住的。”而四川画家陈滞冬认为:“要是张大千晚年没有创作出《庐山图》这么一幅巨作,他的山水画的就不会给人那么宏伟的深刻印象了”毫无疑问,《庐山图》不仅是张大千生命中最后一幅力作,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最具现代精神的山水画巨构,是张大千一生集大成之作,也是他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画作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关注公众号

广州画多美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309号4楼
电话:138-2229-5230   
邮箱:13719353120@163.com
粤ICP备案号2024316469号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