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NEWS
|
守正创新续传统,继往开来绘新篇--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观感时间:2024-10-20 夏日花城繁花似锦,广州塔下木棉盛放。广州珠江南岸的小蛮腰下,湾区地标性建筑--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迎来自2023年12月30日正式开馆以来盛大的全国性美展。 2024年6月29日下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开幕。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与之发展同行,是目前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本届中国画作品展共收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部队选送复评参评作品1296件,共遴选出入选作品698件,其中进京作品103件。 本次展览呈现了当代中国画家秉承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当代中国画的多种可能性。首先作品的题材内容得到了显著的丰富与扩展。艺术家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创新的语言,围绕着时代变迁、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等相关的主题;其次是中国画材料与语言的进一步拓展。新时代的中国画家努力实现对传统中国画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另一方面,在色彩、材料和观念的应用上,拓展中国画的表现边界,推动传统绘画语言向现代化转型。 水墨人物画呈现青年科学家新面貌 来自浙江艺术家姜康健的《回声》,用当代水墨意趣生动地展现当代中国科技飞速发展过程中,青年科学家的形象。 画面中,男青年眼神坚毅地目视远方。美丽的女科学家一手抚着书本,一手将海螺放在耳边屏息静听,与太空中的宇航员遥相呼应。 此画大片墨色晕染出深邃而神秘的意境。人物的画法既有传统的写意,又融汇西方的造型呈现出的立体感,写实与写意互相融合,东方与西方和谐交织。耳畔如私语般的回声,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回声,如此的壮阔,连绵不绝。 用青绿山水表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同样来自浙江艺术家李杨的青绿山水画《天下大同 万国咸宁》,此画既有《明皇幸蜀图》的险峻巍峨、曲折盘迂之势,也有《千里江山图》的构图周密、色彩绚丽的特点。南派的细腻婉约,北派的雄浑壮阔。 此画突破传统青绿山水对自然景观忠实再现的局限,采用上帝视角下的全景式构图,把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都布局于山水之间,仔细看还能找到五大洲四大洋。画中隆起至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是画的焦点,以此为中心画面展开,起到呼应和平衡画面的作用。 这些巧思体现了“新浙派”画家对传统青绿山水技法的深入研习和深度思考,这幅作品从传统青绿山水技法出发,结合笔墨的现代性,不但拓展了青绿山水的想象空间,还拓宽了青绿山水的创作疆域。这是一幅当代青绿山水杰作! 传统花鸟画的新时代表达 来自广东的画家周正良的作品《硕果》,画中的菠萝蜜是岭南特色风物,表现岭南风物的迷人风姿,是岭南画派的久远传承。 此画有一股雄强奔放的蓬勃之气。画面构图饱满,大气磅礴。画家用很浓的焦墨一圈圈地画,使得画面显得苍浑有力,并呈现出绵密、厚实、拙朴的简括情趣,一改传统花鸟画小情小调式的浅唱低吟风气。 周正良的花鸟作品,从中国传统花鸟艺术土壤汲取养分,借鉴西方表现主义的奔放线条、夸张构图和大胆用色,化具象为意象,从而形成大气、刚劲、壮美、拙朴的艺术风格。 山水画的笔墨当随时代写真气息 广东画家宋陆京的《翠溪一号》,画的是是位于广州市北部从化温泉度假区内的一座别墅,这座别墅曾经接待过老一辈革命家入住。 画面全景式构图,并采用平远、深远的技法。远山逶迤,一条河流蜿蜒而下,河水轰然、雾霭蒸腾,两岸草木葳蕤。画的正中隐约可见一座精致的仿古建筑。整个画面墨气淋漓,营造出深邃辽阔的优美意境。闪闪发光的金箔,寓意革命家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画龙点睛。 此画作者宋陆京,来自中原地区。他的家乡曾出过吴道子、荆浩、郭熙和李唐等大画家。宋陆京的作品兼融南北,贯穿古今。既有北方画派的雄浑,也有岭南画派的婉约。他是当代为数不多的集山水、花鸟、书法、篆刻于一身的实力派画家。 本次展出作品题材内容丰富,乡村振兴、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生态环保等时代新气象纷纷入画。艺术家们围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等主题创作了一大批既有传统韵味、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展现了当代中国画题材、材料、语言发展的新成果。 上一篇海上画派的前世今生下一篇张大千未完成遗作:庐山图 |